苗族喜戴銀制品,男女皆然而苗族婦女尤好銀飾裝扮,鳳凰作為典型的苗族聚居地區 銀飾很自然的成為了地方特產。
“ 首飾 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珠光寶氣、炫耀和俗氣,今天苗族銀飾就以其精美的制作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。各式各樣圖案、款式的銀飾造型,既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民間氣息,又表現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。在鳳凰古城內銷售的銀飾有老銀和新銀之分,老銀是從民間收集而來的輩輩相傳、有較長使用年限的銀飾制品,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,一般價格較貴。新銀是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時尚的加工品,按標準含銀量、款式和做工不一般 按件算價格,現場加工 按重量算的有 5元/克、8元/克、10元/克等、、、、
在鳳凰古城購買銀飾最好到掛牌經營的銀鋪,看看有沒有銀器加工銷售許可證,銀飾制品有沒有品質保證書,小店或兼營的店鋪質量難保證,至于貪便宜在大街流動攤販手上買銀飾的人大腦肯定有問題。如果是買老銀最好請專業人士當參謀。
苗族女性的銀飾制品種類繁多造型精美,從使用部位來劃分可分為頭飾、脖飾、手飾、腳飾及衣飾五大類。銀飾圖案的題材多以苗族人民生活中常見的花鳥魚蟲、飛禽走獸為制作內容,也有少量傳統民俗戲文、傳說人物、場景,如八仙、壽星、龍鳳、麒麟等。 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極具審美和欣賞、研究價值的“銀飾文化”。
苗族銀飾的加工,要經過吹燒、鍛打、鑲嵌、擦洗和拋光等五道工序, 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。根據需要,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薄片、銀條或銀絲,利用壓、寥、刻、摟等工藝,制出精美紋樣,然后再焊接或編織成型。除了在錘砧勞作上是行家里手,在造型設計上苗族銀匠也堪稱高手。苗族銀匠善于從婦女的刺繡及蠟染紋樣中汲取創作靈感,他們根據本系的傳統習慣、審美情趣,對細節或局部的刻畫注重推陳出新。工藝上的精益求精,使苗族銀飾日臻完美。
銀飾是苗家人財富的象征,尤其是苗鄉年節,或婚嫁迎娶,苗寨便成 了銀的世界,因此竿軍建議對苗家民俗和 銀飾感興趣的朋友走進苗鄉 感受苗家風情欣賞 “銀飾文化” 。
|